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淮河流域有哪些省或市区 淮河流域有哪些省或市和县

淮河流域有哪些省或市?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总人口为1.65亿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11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平方公里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1°25’,北纬30°55’~36°36’,面积为27万km2。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太白顶北麓,依次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

淮河流经哪些城市?

淮河是中国第三大河,从河南省桐柏山发源,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流经城市南阳,信阳,阜阳,六安,蚌埠,阜宁、滨海。

淮河干流发源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和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交界的桐柏山太白顶北麓,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流经安徽、江苏,从苏北滨海县入海,淮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流域西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区,一般高程200~500m,沙颍河上游石人山高达2153m,为全流域的最高峰;南部大别山区高程在300~1774m;东北部沂蒙山区高程在200~1155m;下游里下河地区在0~~15m.

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延伸部分,西部高程一般为100~200m,南部高程为50~100m,东北部高程一般在100m左右。淮河干流以北为广大冲、洪积平原,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程一般15~50m;淮河下游苏北平原高程为2~10m;南四湖湖西为黄泛平原,高程为30~50m。流域内除山区、丘陵和平原外,还有为数众多、星罗棋布的湖泊、洼地。

淮河流域所在的省?

  淮河流域有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  淮河源头位于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顶北麓 ,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在三江营南流入江,北流入海。全长约1000公里,总落差约200米。  淮河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980米,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淮河入江水道,长150公里,地面落差约6米。

淮河流域的起止地点?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淮河下游水分三路。主流通过三河闸,出三河,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至此全长约1000公里;另一路在洪泽湖东岸出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8公里;第三路在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经淮沭河北上连云港市,经临洪口注入海州湾。2003年开通了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

淮河流域详细的气候介绍?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1~16℃。气温变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极端最高气温达44.5℃,极端最低气温为-24.1℃。蒸发量南小北大,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00~1500毫米,无霜期200~240天。自古以来,淮河就是我国南北方的一条自然分界线。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88mm,其中淮河水系910mm,沂沭泗水系836mm。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 淮河流域内有三个降水量高值区:一是伏牛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以上;二是大别山区,超过1400mm;三是下游近海区,大于1000mm。流域北部降水量最少,低于70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雨量为最小年雨量的3~4倍。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80%。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230mm,其中淮河水系237mm,沂沭泗水系215mm。山东半岛多年平均径流深199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分布状况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相似。  产生淮河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台风(包括台风倒槽)、涡切变、南北向切变和冷式切变线,以前两种居多。在雨季前期,主要是涡切变型,后期则有台风参与。大范围持久性降水是由切变线和低涡接连出现而形成。江淮流域6、7月份持久性大范围的降水天气称梅雨。梅雨期长短、雨量的多寡,基本上决定了淮河全年的水情,如1931、1954年梅雨期长、雨量多,形成了全流域性大洪水。梅雨期结束后转入盛夏,淮河流域常受台风袭击,如1965年7月24日出梅,7月27日就有台风袭击洪泽湖地区。查近百年来的台风资料,发现台风路径遍及全流域,亦即台风雨可以影响整个淮河流域。台风型暴雨的特点是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如”75·8″林庄暴雨,6小时雨量830mm接近世界纪录。  暴雨走向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大体一致,台风暴雨的中心移动与台风路径有关,一般自南向北或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冷峰暴雨多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低涡暴雨通常自西南向东北移动,随着南北气流交绥,切变线或锋面作南北向、东南-西北向摆动,暴雨中心也作相应移动。例如1954年7月几次大暴雨都是由低涡切变线造成的,暴雨首先出现在淮南山区,然后向西北方向推进至洪汝河、沙颍河流域,再折向东移至淮北地区,最后在苏北地区消失,一次降水过程就遍及淮河全流域。由于暴雨移动方向接近河流方向,使得淮河流域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黄河淮河流域划分?

洪河口以上为上游,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

淮河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脉与黄河流域毗邻,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流域内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由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干流在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

淮河下游主要有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四条出路。

沂沭泗河水系位于淮河东北部,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主要流经山东、江苏两省,经新沭河、新沂河东流入海。

南北分界特点:

中国的地理学家把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看作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方分界线。

这条分界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入海,全长约1700公里。

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无论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以及农业生产、人民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从气候方面来看,它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零度等温线)。

其南侧属亚热带范围,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且雨季较长,年平均降水量为750~1300毫米,以北属暖温带范围,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日平均气温底于0℃的寒冷期,普遍在30天以上,雨季较短,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800毫米。

按气候学角度看,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气候专家预测,原因是由于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