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意象指什么?
诗歌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为表达一定的审美理想或思想感情而精心营构的、融入了诗人情感和思想的主客统一的符号化表象。
意象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主观的思想感情相交融,通过审美意象的创造而以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诗歌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特征,它对诗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诗歌意象及象征意义?
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1.
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启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奉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活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宵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衬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余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活照<声声慢>〕
2.
花草类:花开:希望宵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或宵春容貌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诗歌中常见的送别类意象有哪些
诗歌中常见的送别类意象有哪些?
1、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3、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4、酒。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诗歌中常见的送别类意象主要有:
1、杨柳。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如“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
5、劳歌。如“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直流”等。
6、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诗歌的意象是指什么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诗词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意象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
二、有利于理解语言的双层性。
三、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1、是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2.是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
什么是意象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根据说文解字来说,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出于更好的理解可以说是在大脑里的意思图象”。意象通过抽象、通象等来产生更有深度的意象。意象是人类大脑意识活动的产物。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ìjìng。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李白诗歌中的水有哪些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水有澎湃的,也有宁静的。宁静的水烘托出诗歌优美的意境。李白的诗充满了天真朴素之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中的静水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清。清清的河水,清清的溪水,清清的涧水,清清的江水,共同为我们营造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营造出一个个清新自然的意境。比如《送友人》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条清亮的河在城边曲折地流淌,远处是一带青山,绵延在人们的想象之中,共同描绘出送别时清幽宁静的环境。而《古风》中则有“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那绿水更衬托出秋花之新丽妖娆,使得意境清静自然。再如,“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3F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均如此。
大家有没有觉得中学语文课本中,对主要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还有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的介绍
- 大家有没有觉得中学语文课本中,对主要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还有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的介绍分布非常零散?这样很不好吧!为何不弄得集中些呢?这样学生们解题也方便些,记忆起来快得多。
- 表达技巧分三大类: 1、表现手法; 2、表达方式; 3、修辞手法。 1、表现手法: 常见的有:衬托(也叫烘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对比:即正反对比。象征:抑扬:铺垫与渲染:托物言志:联想与想象:白描与细描(工笔):粗笔勾勒:用典:也叫用事。又分正用、反用、化用等几种。 2、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而言,“说明”不用,“叙述”与“议论”用得不多,所以主要是3种。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理抒情等。 3、修辞手法:《教学大纲》规定的是12——15种;《考纲》上规定的是8——12种。主要的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对偶、对比、衬托、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借代、引用、双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