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情感日志

【作家专栏】杨盛龙| 住在谁家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言为心声。每当我趟过某一段奔腾的生活之河时,那水中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会让我感到兴奋无比。我采撷了她的千姿百态,我录下了她的叮咚之声,同时把我的思索融入到了那条永远不会断流的历史之河。
住在谁家
我这人,出门在街头,只要开口跟不相识的热情的人聊几句,就会被问到:住在谁家?住在女儿家还是儿子家?我回答:住在自己家。住在女儿家吗?我说:女儿住在我家。住在孩子家吗?我有自己家啊,干吗住别人家!因为我的相貌,我的口音,我的风度,就像个退休工人,像个乡下老农民,干不动活了,无所事事,来北京给孩子带娃儿,来城里度晚年。在这个城市,总是希望自己提着一袋子蔬菜或者拉着一个买菜的小车车走在街上,证明我不是住酒店。想骑一辆破旧自行车行走,以证明我在这个城市上班几十年?然而我的旧自行车因为长时间没骑行而被收容,找不到了,怎么也证明不了我来北京居住了几十年。以前在乡间老家生活,只要见到?偏口袋的,就认定是城里来的工作同志。现在走在城市的道路上,怎样才不会让人把我当作临时来京人员?想起家乡陈二郎的故事。陈二郎跟老庚打赌,看谁熟人多,打招呼的人多。两人在街上走一遭,邀请陈二郎的人特别多。原来陈二郎在背上贴了一张字条写着:“陈二郎,请到家里吃饭!”,当地识字不多的人都喜欢大声念。我是不是仿照一下,写一张字条贴在背上说明我是住在自己家的?走在街上,最惬意的事是被人问路。将我当作本地人啦,将我作为熟悉当地情况的路路通啦。我热情地给指路,往前方多远,到一个什么标志性建筑处左拐,还是右转,再朝前,多少米,甚至巴不得将其带到目的地。看到一条拍摄有北京八十年代街景的多幅照片的帖子,多么熟悉的街景啊:只有稀稀拉拉几辆汽车的长安街,最高的建筑是北京饭店,满眼小平房的小区,空荡荡的胡同。赶紧转发到朋友圈,然而在街上遇到问我“住在谁家”的人都不在我的朋友圈啊。
五六十多年前,我住着父母的房子,吃着父母种的粮食和蔬菜,碰到人,从来没有哪个问我住在谁家,没有人问我是不是住在父母家。工作了几十年,奋斗了几番风雨几十个春秋,除了短暂援藏基本上食宿在京,没怎么在别处生活过,我怎么连个住处都没有了?我为什么在外飘荡?心里不是个味儿。回到湘西,下火车,转汽车,是我回家乡的常态。多次被问起:“来旅游啊?”我大声回答:“回家!”在京城,寄人篱下;回老家,成了个旅客。怎么就是猪八戒照镜子,到哪里都成了客居呢?还是乡下老家那廊场好!我回到老家乡下,本地人热情招呼:“回来啦?”“几时回来的?”“回来了,多住些日子啊。”
秋高气爽,更有儿时的伙伴邀我一起,找枞树菌,采撷冷竹笋。几个人一起钓放蝼蜂。一个在河岸这边,以一小张薄棉花片儿系黄豆粒大一点蚂蚱肉,给蝼蜂叼起,起飞,飞返蜂巢。一个在那边山头张望。这边喊:起飞了,升高了,飞到那根杉树上方啦,过了岩嘴口,看到了吗?那边说:没看到啊。再引诱,再放一遍。看到了,盯住,转述给下一位。下一位瞄准蝼蜂飞行高度和方向,转述给再下一位。好几遍,直到将蜂巢位置侦察到。晚间,打一火把,将蜂巢摘取回家,做一盘高蛋白质的下酒菜。离开老家再返回北京,选了个夜半时分到站,害怕在街上碰到个半生不熟的人问起我拉着行李箱投奔谁,除了小区大门口防疫情值岗者要求我登记从哪里来,似乎没碰到哪个问我住在谁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人概括:临出门,有四样必须带:伸(身份证)手(机)要(钥匙)钱。我这人,还得加上一样,一个简单的发言:我不是住在儿女家,我住在自己家。
作者简介:杨盛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千多篇,出版散文集《西湘记忆》《二酉散简》《杨柳依依》《心心相依——中华56个民族散记》等十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十多种文学史著专节专题评介。
作家专栏栏目说明
应文友要求,新锐散文平台开通《作家专栏》栏目,旨在展示名家作品,推介优秀作者。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投稿邮箱:hebeilli@163.com
新锐


坚持“尊重名家,不薄新人”的办刊理念。
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
视野求广,语言求美。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
顾问组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敏王友明 李东辉 蔡汉顺 李锡文马明高 丁尚明高丽君 周海 张道德
责编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荆淑敏 马明高吴云峰 李锡文 李佩红 胡安同 蔄红伟 苏小桃 黎乐 高丽君 赵阳 袁明秀 邓贵环 周海 李慧丽
投稿邮箱:
hebeilli@163.com
主编:刘莉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苹果手机用户可按下面二维码打赏作者
苹果手机用户长按二维码赞赏作者
扫码赞赏请留言注明作者姓名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