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袁枚深情悼念妹妹的饱含情感的词作

祭妹文原文及翻译:袁枚深情悼念妹妹的饱含情感的词作

《祭妹文》导读

袁枚(1716-1798)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的散文《祭妹文》更是因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索,成为古文经典。这篇文章小编将为大家呈现《祭妹文》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并深度解析其内容与情感。

《祭妹文》原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躲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

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

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祭妹文》译文

乾隆三十二年冬天,我在上元的羊山上为我的妹妹素文举行葬礼,并写下这篇文章来祭奠她:唉!你出生在浙江,却在这里安葬,离我们故乡有七百里远;当初你即使做梦、幻想,也难以预料这里竟是你的归骨之地。

你因坚守贞节意识,嫁给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最终被抛弃,陷入孤苦落寞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的安排,但连累你至此,或许也是我所致。因此,我也值得自责。

我幼年时跟随老师进修,与你并肩而坐,你喜欢听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你便急于操作这些教义。唉!如果你不懂得《诗》和《书》,或许就不会如此艰难地守住贞节。

我捉蟋蟀时,你伸出手来帮我;寒冬里,蟋蟀已经僵死,我们仍然一起为它们挖洞埋葬。如今我为你收尸并安葬,而当年那些情景却历历在目。

我九岁时,在书房里歇息,你梳着双髻,穿着单薄的衣裳走进来,一起温习《诗经》里的《缁衣》一章;恰好老师打开了门,听到我们两个小孩儿朗朗的读书声,不禁莞尔,连声称赞。这是在七月的望日发生的事。你在九泉之下,一定清楚记得吧。

我二十岁时去广西,你拉住我的衣服,悲伤得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披上华服回到家,你从东厢押案出来,家里人瞪大眼睛相视而笑,记不得我们当时说了何,或许是大致讲述了长安考进士的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

这所有的琐碎,一旦成为过去,但我只要一天不死,就一天也忘不掉。往事充满了我的内心,想起它们,心中则感到悲切,如同被堵塞一般。心中如影相随,有些真诚的情感难以捕捉到。今天我才后悔没有将当年的情状细致地记录下来;可惜的是你已不在人世,时光倒流也没有谁可以作证那段青涩的时光。

你与高氏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老母也曾依赖你;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处理。我曾以为在女子中明白经书意理、熟识典雅文物的人极少。然而,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悲伤,但内心却有些高兴。

我比你大四岁,若人世间长者先死,我们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去世了!

前几年我生病时,你整夜探问我的病情,减一分我便高兴,增一分我便忧虑。后来虽小有好转,但终究病入膏肓,不再有闲心消遣;而你来到我的床前,讲述一些稗官野史中可笑或惊奇的事务,带给我少许欢愉。

唉!从今往后,我再若有病痛,怎能从何处去呼唤你呢?你的病,我相信医生说无需担心,因此才远去扬州养老;而你又不愿让我忧虑,不许他人来告诉我。

及至我病重时,母亲问起:“你希望哥哥回来吗?”你才应声道:“好。”而我在前一天已梦见你要与我诀别,心知不妙,急忙渡舟赶回家,果然落到未时到家,而你却已在辰时去世;四肢尚温,一只眼睛未闭,可以想象你在等待我归来的痛苦。

唉!痛心啊!早知你要与我诀别,我怎肯远游?即便游,心中还有许多话要与无论兄弟们分享,而如今一切都已成空!在死去之外,恐怕再没有机会见到你。

我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去世,才能与你相见;而死后的事务是有知觉还是没知觉,也未可知,终究难以领悟!如此,我将长怀这无尽的遗憾,天啊!人啊!难道这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吗?

你的诗篇,我已为你出版;你的女儿,我已为她嫁去;你的生平,我已经写成传记;唯独你安息之地尚未安排。我们家祖先的坟墓在杭州,江广河深,难以将你归葬于祖墓,因此我才依照母亲的愿望把你安葬在这里,便于祭扫。

你身边葬着你的女儿阿印,埋藏着两位侍者,一位是父亲的侍妾朱氏,另一位是我兄的侍者陶氏。羊山空旷,往南可见一片广阔的平地,西望是栖霞山;风雨晨昏,孤魂有伴,便不会感到孤单。

可惜的是,自戊寅年我读你为侄子的哀诗以来,至今未能有后嗣;两名女儿在你去世后才刚满一岁。我虽然活着却不敢说自己已老,但心中明白;人生如梦,尚能再活几日?

阿品远在河南任职,也没有子女,九族之中无人可继承。你死而我为你安葬,我又死后谁来埋葬?若你真的有灵,能告知我?

唉!生前的事务无法想象,身后的事务又不可知;我为你哭泣,你听不到我的哭声,祭奠你却看不到你来享用。纸钱的灰烬在空中飞扬,北风在旷野中更加肆虐,我返回家,却仍然不断地回头望你。唉,真悲痛啊!唉,真悲痛啊!

&8212;

情感分析与艺术价格

《祭妹文》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了袁枚深厚的情感和特殊的艺术风格。这篇文章以追忆与悼念为主题,展示了袁枚与其妹妹之间深厚的兄妹情谊。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诚的情感,将往事逼真地呈现出来,引发读者的深思。

1. 情感的深刻性:整篇文章充满了对已逝妹妹的怀念与悔恨,袁枚在追忆中透露出对她命运的无奈与痛心,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袁枚在文中提到:“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传统的控诉,流露出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反思和同情。

2. 叙事结构的巧妙:文章按照时刻先后顺序,记叙了与妹妹生活的点滴,细腻入微的生活细节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种安排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时刻的流逝,也加强了情感的传递。

3. 艺术表现技法:袁枚在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从妹妹的美妙回忆到悲惨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使情感更加强烈。同时,运用丰盛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生动的展现了兄妹之间那段无忧无虑的高兴时光,进而引出对妹妹早逝的痛苦感慨。

4. 文化背景的映射:从《祭妹文’里面可以看出,为了守住贞洁,袁机选择了一条极为痛苦的道路,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女性普遍遭遇的命运。袁枚对这些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思索,表现出对社会、家庭及传统的质疑与反思。

小编认为啊,《祭妹文》通过袁枚对于妹妹的深情悼念,不仅让我们感受到那种真挚而炽热的情感,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女性命运、家庭职责和个人选择的深刻思索。这篇作品在文学上的价格和情感上的共鸣,至今依然激励着无数读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