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的历史?
杭州西湖,最早在东汉班固《汉书》卷十八《地理志’里面有记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武林水就是西湖最早的名称,后衍生出钱塘湖、西子湖等名称,至宋代开始,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看出,后来古人又编出许仙与白娘子的传奇故事给西湖增添了无限神秘色彩。
拓展资料
杭州西湖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都有着极高的地位,西湖也在1982年被民族首批为民族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2006年被评为首批民族5A级旅游景区。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邻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岛,西湖群山以西湖为中心,由近及远可分为四个层次,海拔高度从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叠叠山”的地貌景观。
历史上西湖水真的干过吗
干过。
唐朝,西湖面积约有10、8平方公里,比近代湖面面积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脚下,东北面延伸到武林门一带。香客可泛舟至山脚下再步行上山拜佛。但因当时未修水利,西湖时而遭大雨而泛滥,时而因久旱而干涸。清嘉庆后150余年间,西湖一直没有像模像样疏浚过,后果是:到建国初期,西湖湖水深度只有55厘米;水底水草丛生,游船过处,泛起阵阵湖泥;在少雨年头,湖水干涸甚至见底。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民族重点风景名胜区。湖中被孤山
西湖的历史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民族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其中一个。
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建中二年九月,李泌调任杭州刺史。为了解决饮用淡水的难题,他创造性地采用引水入城的技巧。即在人口稠密的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六井,采用“开阴窦”的技巧,将西湖水引入城内。长庆二年十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白氏兴修水利,
谁了解杭州西湖的历史
杭州西湖的历史: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的淤积,在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自从隋朝大业六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构成杭州的便捷交通,促进经济提高,杭州的旅游活动也开始兴起。在吴越国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定型。由于西湖的地质缘故,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维护职业,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二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
瘦西湖的历史有几许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的《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求泉州西湖公园的历史以及简介
泉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天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由于洪涝灾害严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被列为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号议案。从1996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公顷,广场道路面积1.72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种植树种达200多种。西湖繁花锦簇,波光潋滟,与清源山天然接壤,清源山秀丽翠绿的山色与西湖浮光荡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2001年12月获得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
杭州西湖的历史
杭州西湖的历史介绍如下:
1、历史早期,杭州是海潮出没的沙洲远古时期;
2、杭州西湖以东地区,为潮汐出没的海滩,西湖西北广阔的冲积平原,为原始居民栖息处;
3、1935年,杭州城西北二十多公里的良渚,发现有公元前三千三百年到前二千二百五十年的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从中发掘出斧、刀、戈、镰、铲、镞等石器工具,以及壶、豆、盘、簋等造形规整、质地匀净光泽的黑色陶器,称为良渚文化;
4、在良渚以西半山附近水田畈遗址中,发现碳化稻谷凝块,接近市区的老和山麓,解放前后发现堆积有红烧土、灰烬、兽骨烬、陶器残片的五座灶基,以及大量石器、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