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武帝,卫青,霍去病?????
回答第一个难题:卫青和霍去病出身都是人奴之子,确实是靠着卫子夫上位的。卫子夫进宫之后卫青就开始到建章营当差。等到后来因祸得福,被封为建章监。然而当时汉朝连一个像样的专门的骑兵部队都没有,卫青正式在受命于此时,帮着汉武帝建立一个骑兵团,还要对其进行训练。等到奇袭龙城,只有卫青有这样的胆识和智慧去主动寻找战机,深入匈奴腹地作战(大家不要受汉武大帝影响以为这些战略想法是刘彻想出来的,其实其首创人是卫青),并且使得长途奔袭这一战略战术成为汉朝对匈作战的一个主要指导想法。这一战术被霍去病发扬光大,直到最后横扫漠北,漠南无王庭。如果说要拓展资料他们的军事想法,个人认为卫青的军事想法是:快、奇,准,稳;霍去病的则为快、奇、狠、准。
第二个难题:汉武帝时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要说他怎样发现卫青这个人才的,还真是细节性的难题,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述。然而有一个史事是说汉武帝到上林苑狩猎,射死了一匹马,卫青当场大骂韩朝没希望了,不爱惜自己的马匹(此段故事可参考汉武大帝)。也许在这个时候汉武帝就发现卫青有着不同常人的心性了吧。有很多人都耿耿于怀于卫霍二人的出身——外戚。有句话说“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不但适用于草根英雄,也同样适用于贵族子弟(卫霍二人算贵族子弟?!)。上面有位老兄说当时西汉国力强盛,几乎谁领兵都能打败匈奴,看看当时对外战役,除了卫霍二人为主帅的战争,有哪一场赢得漂亮的。就算是卫霍二人出战的时候,两位公孙,李广(有人要抓狂了,但这是事实),李蔡,路博德,没有在其二人帐下的,有哪一个是打了胜仗回来的。
下面贴一些历朝军事家对卫霍的评价:
岳飞: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
又云:战法革新破匈奴,卫青始。
曹彰字子文,少善骑射,能手格猛兽。
(曹)操尝戒之曰:汝不读书而好弓马,此匹夫之勇,何足贵乎?
曹彰曰: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
——陈寿 《三国志》
唐朝李靖: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廖廖数人耳。
第三个难题: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天然是靠着哥哥才能进宫的。然而他为人处事非常谨慎小心,后来武帝让他学周公辅政。历史上说他是权臣,但不是奸臣。可以想象,在权力中心活动的人能不有两把刷子么?!他的才能就是掌握了权术; 然而他是真的忠于汉室,自始至终都没有夺权称帝,是个忠臣。
二、封狼居胥的故事
? ? ? ? 当年汉武帝在进行了几次对匈奴的打击之后,匈奴的势力已经退缩到漠北,然而汉武帝仍对匈奴仍不放心,一心想着必须消灭匈奴的主力。在公元前119的时候,在汉武帝的精心策划下,西汉发动了对匈奴最后了决战。此次决战汉武帝把大将卫青霍去病都派了去,并且动用全国的马匹物质保障后勤补给。在漠北之战中原本是想让霍去病对抗匈奴主力,让卫青去扫荡匈奴的老巢,可最后竟然两家打错了路线,卫青遇到了主力而霍去病扫荡了匈奴的老巢(狼居胥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一说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最终在匈奴的圣地狼居胥山祭天宣告胜利,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故事也由此传为佳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不仅仅是汉武帝好战宣言,他还代表着中华儿女的自尊和血性。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标志着北方强势民族匈奴的没落,自此以后,狼居胥山变成了中国疆域内的一座荒山,默默的沉寂在历史的风尘里。可封狼居胥的佳话却永远的印在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理,他代表着强盛,尊严,不屈,和成功。
三、有关云中歌的这断历史
云中歌的历史是汉武帝时代,卫青,是大将军,霍去病是车骑将军,卫子夫是皇后。后来霍去病突然死亡,是历史谜团其中一个,后来卫青死亡。卫子夫被废,太子被废。
四、大将军故事,急急急!!!
西汉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使其远遁漠北,不敢正视中原,从而平定了北方边患。
五、写出《史记’里面的几许故事或人物
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吧 卫青的龙城之战,霍去病的洒酒为泉
六、苏武牧羊的写作背景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样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何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民族。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样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激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激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