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诗中通过描绘峨眉山的月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原文如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的鼎盛时期,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自己仕途的起伏期,因政治缘故被迫离开故乡,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所描绘的峨眉山月,正是他内心情感的映射。

诗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以“月”为线索,通过描绘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展现了峨眉山月之美,同时抒发了诗人离乡思友之情。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以“秋”字形容月色,带给人一种凄清之感。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既描绘了峨眉山月的特殊景致,又点明了时令——秋天,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

次句“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将视角从山月转向江水,月影倒映在平羌江中,随着江水缓缓流动。这一景象不仅富有动态美,还巧妙地通过月影的流动,表现了时刻的推移和诗人的行程。第三句“夜发清溪向三峡”,点明了诗人乘舟出发的时刻和目的地。清溪是出发地,三峡是目的地,诗人通过这两个地名,不仅勾勒出了行程的路线,还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遥远。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这里的“君”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亲人,诗人离开他们,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思念。然而,行程不能中断,诗人只能带着这份思念,继续向渝州驶去。

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流畅天然,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描绘峨眉山月的美景,抒发了离乡思友之情,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除了这些之后,诗中的地名和景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资料

怎样?怎样样大家都了解了吧,《峨眉山月歌》不仅是一首描绘天然美景的诗作,更是李白对友人深切思念的真诚表达。通过对峨眉山月的细腻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天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特殊魅力。这首诗在情感的真挚与意境的深远上,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与感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