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情感日志

循本溯源,探求方法——八上第四单元散文阅读复习

循本溯源 探求方法
循本溯源 探求方法
八上第四单元散文阅读复习

卷首语
临近期末,散文复习是繁重复习任务中的重要部分,我们怎样复习才能更有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八上第四单元的散文复习,一起架设复习支架,静待花开!
01
学情分析
散文阅读教学
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但也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一大薄弱环节。八上第四单元的散文类型多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思路模糊、分不清散文类型等问题。所以,教师需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让学生领悟赏析不同类型散文之法。
02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2.课内外文本对比阅读,总结并能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和策略。
3.迁移运用所学不同类型散文阅读方法。
03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不同类型散文的
阅读方法和策略
04
教学课时
1课时
05
课前任务单
第四单元复习课任务单
活动任务一
梳理不同类型散文,了解其特点。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活动任务二
课内外文本联读,进行方法迁移。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活动任务三
明确重点,探寻方法,分小组展示。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06
教学过程

导入
散文学习是我们初中学习阶段的重要部分,今天我们复习的是八上第四单元。本单元选入不同类型的散文,既有同学们熟悉的写人记事散文与写景抒情散文,也有同学们相对陌生的托物言志散文与哲理散文。现在让我们重温一下本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设计意图
再次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依托文本知识,进行散文阅读的迁移拓展。

活动任务
在本单元的复习中,我们既要注意散文学习的共性,也要注意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梳理不同类型的的散文,了解其中的共性与各自的特点。
任务一
梳理不同类型散文,了解其特点。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示例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明确
通过梳理,我们会发现不同类型的散文既有共性亦有特性。哲理散文往往没有情感载体,与议论文一样重视观点的明确、深刻,却不进行详细周密的论证,往往是透过现象,以充满智慧的方式直接揭示出问题的本质;而写人记事散文与写景抒情散文往往将情感脉络隐藏在具体的事件或景物中,重在表达作者对人、对事、对物的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思;托物言志散文,大多集中描写所托之物与欲言之志有相似点的特征,然后或含蓄表现,或直白点明要表现的情感与思想。
设计意图
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散文分类,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有重点地指导阅读。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散文,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散文学习要先明确其属类,就其属类,可以或抓观点、看法,或抓形象、事理,或抓情感、态度,或抓寓意、哲理,然后通过其“散形”抓住“凝神”,以掌握本质。
任务二
课内外文本联读,进行方法迁移。
不同类型散文写法、语言的特点,孤立地读当然也能有所体会,但比较阅读能够将这些特点更加明确地显现出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将课内外同类型散文进行比较阅读,探求不同类型散文的阅读方法。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写人记事散文
《背影》和《多年父子成兄弟》
联读文本
(向上滑动启阅)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做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 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郡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最后,他悄悄和一个小学时期女同学好上了,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已近七岁。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言重了。]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方法回顾
《背影》是写人记事的典范,集中表现父亲的背影这一形象,切入点小而寓意深刻,以小见大,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方法迁移
请你运用在《背影》一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能不能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也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提到“我”的父亲是个画家,会制作图章,会摆弄各种乐器,会做冥衣,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孩子玩品——风筝、玩灯、镂空玻璃的能养小小昆虫的精致的小桥小亭八角水晶球、草扎的纺织娘、重瓣荷花灯、小西瓜做的烛灯等;父亲喜欢养花,也喜欢养小昆虫,也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通过这些小事,父亲可亲可近可爱的形象呼之欲出。
提到“我”与儿子相处,也是通过小事来体现。写了“我”学拼音给儿子回信;“我”妥善处理儿子带同学回家一事;“我”对儿子恋爱的态度。这些小事也写出了“我”对孩子的平等、尊重、理解、包容和友善的态度。
文章由一件一件描写生活的平常小事串连而成,用平凡朴质的文字,体现家中平等、和谐、融洽的父子关系。
方法小结
通过《背影》和所以读此类写人记事的散文,我们可以通过找到人物的主要事件→结合背景分析→理解感悟的步骤,把握文章细腻深厚的感情。
托物言志散文
《白杨礼赞》和《蒲公英》
联读文本
(向上滑动启阅)
蒲公英
(日本)壶井荣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村子里的孩子们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噗”地一声把茸毛吹去。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
蒲公英的茸毛像蚂蚁国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在使劲吹的一阵人工暴风里,悬空飘舞一阵子,就四下里飞散开,不见了。在春光弥漫的草原上,孩子们找寻成了茸毛的蒲公英,争先恐后地赛跑着。我回忆到自己跟着小伴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的儿时,也给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吹个茸毛瞧瞧。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箱,噗!”
小儿子高兴了,从院里的蒲公英上摘下所有的茸毛来,小嘴里鼓足气吹去。茸毛像鸡虱一般飞舞着地散在狭小的院子里,有的越过篱笆飞往邻院。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踩响,还是一回又一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
我爱它这忍耐的坚强和朴素的纯美,曾经移植了一棵在院里,如今已经八年了。虽然爱它而移植来的,可是动机并不是为风雅或好玩。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那是多么悲惨的时代!一向只当做应时野菜来欣赏的鸡筋菜、芹菜,都不能算野菜,变成美味了。
我们乱切一些现在连名儿都记不起来的野草,掺在一起趴煮成吃得碗都懒得端的稀粥来,有几次吃的就是蒲公英。据新闻杂志的报导,把蒲公英在开水里烫过,去了苦味就好吃的,我们如法泡制过一次,却再没有勇气去找来吃了。就在这一次把蒲公英找来当菜的时候,我偶然忆起儿时唱的那首童谣,就种了一棵在院子里。
蒲公英当初是不大愿意被迁移的,它紧紧趴住了根旁的土地,因此好像受了很大的伤害,一定让人以为它枯死;可是过了一个时期,又眼看着有了生气,过了二年居然开出美丽的花来了。原以为蒲公英是始终趴在地上的,没想到移到土壤松软的菜园之后,完全像蔬菜一样,绿油油的嫩叶冲天直上,真是意想不到的。蒲公英只为长在路旁,被践踏、被蹂躏,所以才变成了像趴在地上似的姿势的么?
从那以后,我家院子里蒲公英的一族就年复一年地繁殖起来。
“府上真新鲜,把蒲公英种在院子里啦。”
街坊的一位太太来看蒲公英时这样笑我们。其实,我并不是有心栽蒲公英的,只不过任它繁殖罢了。我那个像孙子似的儿子来我家,也和蒲公英一样的偶然。这个刚满周岁的男孩子,比蒲公英迟一年来到我家的。
男孩子和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不肯让人拔的蒲公英一样,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这个“蒲公英儿子”被夺去了抚养他的大地。战争从这个刚一周岁的孩子身上夺去了父母。我要对这战争留给我家的两个礼物,喊出无声的呼唤:
“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地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勇敢地生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经尝过的苦难吧!”
我怀着这种情感,和我那孙子一般的小儿子吹着蒲公英的茸毛:“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方法回顾
《白杨礼赞》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茅盾先生在描写白杨树“绝无旁枝”“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片片向上”等形象特点,将其与北方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以及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建立起联系,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方法迁移
请你运用在《白杨礼赞》一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蒲公英》一文,能不能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白杨礼赞》中有很多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壶井荣的《蒲公英》一文与《白杨礼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中也有许多直接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比如:“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地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勇敢地生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经尝过的苦难吧!” 文中的“你们”指的是蒲公英和“我”那孙子一般的儿子。这两者者之间有相似点,蒲公英:长在路旁,被人践踏、被人蹂躏,变成了趴在地上的姿势;而“我”那孙子一般的儿子被战争夺去了他的父母。两者之间命运、生存状态相似,由此可见,文章对植物浓墨重彩,对人轻描淡写,而写蒲公英最终还是为了写人。又如“我爱它忍耐的坚强和朴实的淳美”,这句话概括了蒲公英虽处逆境,顽强生存的品格,同时也是对饱受战争痛苦但对生活不失去信心的日本劳动人民的赞美。
方法小结
托物言志散文往往使用象征手法,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考;往往会细致描绘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从而与被象征的事物建立起某种关联;有时作者因写作时限于某种特定的背景,所以才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某种不能直接表达的含义。所以我们在阅读托物言志的散文时,要先把握物象的特点,再结合背景分析,找到所托之物与欲言之志有相似点的特征,解读象征意义。
哲理散文
《散文二篇》和《谈生命》
联读文本
(向上滑动启阅)
谈生命
冰心
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削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的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经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风吹草动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尚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方法回顾
《我为什么活着》是哲理散文,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以精粹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学习《我为什么活着》一文时,我们通过关键语句、精警语句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或揭示生命和生活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方法迁移
冰心的《谈生命》也是一篇哲理散文,请你运用在《我为什么活着》一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谈生命》一文,能不能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哲思?
文章用“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领起全文,这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接着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只有不断地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方法小结
哲理散文在表达哲思时,往往会从日常生活景物落笔,进而由描绘具体景物转向理性思考,所以我们在阅读哲理散文时,可以通过梳理作者的说理思路,找到文章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脉络→通过充满哲理的语言来感其情悟其理的方法进行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
《昆明的雨》和《我的家乡》
联读文本
(向上滑动启阅)
我的家乡
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到运河堤上去玩 。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为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城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的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的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向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歙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船底,又顶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有时只有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浸到船板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滚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这些大船常有一个舵楼,住着船老板的家眷。船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轻,一边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态度悠然。舵楼大都伸出一枝竹竿,晾晒着衣裤,风吹着啪啪作响。
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舱,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这样一片大水,浩浩淼淼(湖上常常没有一艘船),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方法回顾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选材很寻常,都是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取材,文笔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如《昆明的雨》一文中,作者通过“雨”串联起当年的一系列往事,描写了仙人掌、菌子等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事物和风情,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文章形散神聚,情感含蓄动人。
方法迁移
同是汪曾祺的写景抒情散文,请你运用在《昆明的雨》一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我的故乡》,能不能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汪曾祺的笔下尽是鸽子、野鸭、堤岸、天色、炊烟这些寻常之景,运河、打鱼人等记忆中家乡的事物和风情,都富有自然情趣、富有生活情味,一幅宁静祥和、别有趣味的家乡生活美景徐徐展开。文中的语言,如闲话家常,娓娓道来,比如写鱼鹰捕鱼:“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回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功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通过“精神抖擞”、“跃”、“扎”、“叼”等描写,生动描绘了鱼鹰跃入水中捕鱼时的情态, 为读者展现了妙趣横生的水乡生活场景,具有生活意趣之美。又如:写家乡黄昏之景:“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通过景物描写,细腻地展现湖上天空的颜色变化,描绘了一幅绚丽梦幻、让人沉醉的黄昏美景,赋予寻常生活景象以诗意。文章平和恬淡,诗意盎然。
方法小结
我们阅读此类写景抒情散文时,可以通过找到文中所写之景,进而品读语言,感受文中富有美感的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的步骤进行阅读。
设计意图
这一任务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赏析中自己去感受和体会散文类型的特点,自行总结概括,因为本单元的散文学习在于“学文识类”,而并非是“以类学文”。选择课内外文章进行关联阅读,可以借助课内阅读积累的散文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进行散文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又可以检测学生对散文阅读学习理解和掌握程度,使散文阅读复习更具针对性。
活动任务三
明确重点,探寻方法,分小组展示。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示例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温馨提示:阅读侧重点可以从内容写法、语言风格、独特情思等角度进行选择。
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的课内外相似文本的阅读,促使学生随不同类型散文阅读方法的总结归纳,多角度赏析散文,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同类型散文阅读的妙处所在,把课堂、文本交给学生。
课堂小结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美在语言,或质朴典雅,或平淡自然,或紧凑有力,或睿智坦诚;美在写法,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思,或写景抒情。不同类型的散文,既有共性亦有特性,让我们一起去散文中感受诗意美、理性美,感受文字中的真情怀。
07
编后语
散文复习教无定法,妙在得法,教师要运用智慧,对教材有自己的探究和感悟,才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散文阅读复习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依据,做到教、学、考一致,体现真实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一起努力吧!
孔慧英
永康市第四中学语文教师
永康市初中语文教坛新秀
永康市优秀教师
金华市初中语文原创试题一等奖获得者
永康市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文稿 |孔慧英
编辑 | 孔慧英
审核 |郑永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