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回到白垩纪(【化石猎人】回到白垩纪——捉鱼追恐龙)

回到白垩纪

2017年12月2日,化石猎人专业组第十三期专业活动,虽然天气转凉,但不影响各位化石猎人的热情,因为这次活动将首次穿越到白垩纪(约1亿455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大约中午十二点,带队的艾老师拿出一本因年代久远而发黄的“小黄书”《云南中生代化石》,根据地质图位置,寻得那云南红土山中一点“白”(白垩纪得名于西欧海相地层中的白垩沉积),确定了今天挖化石的山头(如图1所示)。根据参考书,这段地层属于晚白垩世,江底河组,罗苴美段。

图1 挖掘断面
在艾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分工合作进行化石挖掘的工作。挖化石的过程体验和电影阿甘正传的一句台词很像:“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对于化石猎人,永远不知道敲开的石头中间会有什么?这就是挖化石的乐趣所在,在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后,总会有一些意外惊喜:植物(图2)、狼鳍鱼(图2,3)、叶肢介、以及鸟类化石。

图2 植物化石和狼鳍鱼化石

图3 嬉戏的小鱼群
对于狼鳍鱼化石,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古生物菜鸟的小编利用学术搜索查询了关键字“楚雄,白垩纪,狼鳍鱼”以及“云南,白垩纪,狼鳍鱼”,结果显示这方面相关的研究很少,找不到相关的电子文献。现有文献对狼鳍鱼分布的描述是在亚洲东部和北部的(中国北部,蒙古西部,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早白垩世湖相沉积中,狼鳍鱼的化石分布非常广泛(参考文献Biostratinomic analysis of Lycoptera beds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YixianFormation,western Liaoning, China)。因此,这次楚雄苍岭狼鳍鱼化石的发现,扩大了狼鳍鱼的地理分布范围。
不知不觉已到下午五点,挖化石的时间总是短暂。原因如下,第一,爱因斯坦解释相对论是什么?他打了个比方,坐在火炉边一分钟和坐在美女边一个小时,感觉一个小时比一分钟短,这就是相对论。而化石挖掘是快乐的;第二,化石挖掘如同坐上时光机,穿越到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与这些时间维度相比,现代文明的历史显得如此短暂与渺小,何况几个小时的挖掘时间。
离开挖鱼的山头,奔向附近的元吉屯考察恐龙脚印(图4)。1992年11月,云南地矿局环境地质研究所陈述云和黄晓钟两位地质学家经科学考察(参考文献:楚雄苍岭恐龙足印初步研究),发现恐龙足印化石510余个,其中既有三趾恐龙足印(14个), 又有蜥脚类恐龙足印。通过与国内外的恐龙足迹对比, 楚雄苍岭所发现的共建立 2个新属3个新种。两个新属分别为楚雄足迹属和云南足迹属,三个新种分别为苍岭楚雄足印、甄氏楚雄足印和黄草云南足印。这不仅是我省迄今发现最大的恐龙足印化石产地,也是国内最大的蜥足类恐龙足印化石产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图4 比比谁的脚印大?
本次活动小结:回到白垩纪,山头捉狼鳍鱼,之后追恐龙,可惜恐龙跑太快,恐龙一去不复返,脚印万载空悠悠。

撰稿:蔡珊珊
摄影:13期活动成员
编辑:叶之声
制作:施    蕾

回到白垩纪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