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描写三峡的诗句(白居易在忠县,最爱吃的竟然是这个……三峡诗词研学营,将邂逅哪些诗人?(下))

描写三峡的诗句

小手护长江,三峡留乡愁。
重走诗词路,共话大保护。

今天枫叶老师继续给大家聊诗人与三峡的故事。

白居易与忠州

只看到小标题,你可能会犯嘀咕,忠州,这不还没到三峡吗?

其实,这次的三峡研学,并不仅仅限于从奉节以下的四百里三峡,我们有更广阔的的视角——长江。白居易曾在忠县任官,期间的诗作及生活,也是这次研学中不能错过的亮点。

李白和杜甫与三峡的故事,多少少少都与安史之乱有关。被卷战乱,李白意气风发地站错队,铿锵有力地说错话,流放西南,幸得白帝城遇赦;为避战乱,杜甫西走蜀地,多年奔走饥荒道,颠沛流离,在夔州滞留近两年。
 
与李白杜甫相比,白居易的生活和仕途算顺利,28岁中进士,官场一直风生水起,43岁那年,却因为政治原因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著名的长诗《琵琶行》就作于此时。

“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后,白居易去了哪里?

在江州担任司马三四年后,白居易被调到忠州担任刺史,就是今天的忠县。

白居易与家人溯江而上,赴任忠州,途径三峡时,写下了《入峡次巴东》: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大家知道,白居易是最懂享受生活的,他那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羡煞无数人。

所以在忠县,白居易做好政务的同时,小日子过得那是趣味盎然,他说自己“性野爱栽种”,在城郊的山坡上,开荒种花:
《东坡种花》
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
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
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

看到东坡二字,莫以为是宋代那位苏东坡,不过还真有点关系,这里咱们不展开说了。总之,这两位大文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懂生活”,有生活情趣。

白居易在忠州一大乐事——种荔枝
说起荔枝,人们印象中应该是岭南的特产,比如苏东坡在被贬广东惠州时就曾写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其实,西南巴蜀也产荔枝,杜枚的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快马加鞭,从巴蜀给贵妃运送荔枝的故事。

 对于白居易这个在中原长大的人来说,忠州江城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对荔枝喜爱有加,写了很多与荔枝有关的诗:
《种荔枝》
红颗真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荔枝楼对酒》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可惜白居易在忠州只待了一年三个月,便被召回京,但他对忠州这段生活念念不忘:时时大开口,自笑忆忠州。
如今,忠县还有白居易当年修的白桥,他修的路叫白公路,他耕作过的山叫香山,当地还修了白公祠来纪念他。

忠县白公祠

所以,这次到忠县,我们再去东坡看看,当年白居易亲手栽的花、种的树,是否依旧生机盎然?忠县的荔枝,是否真的如他描绘的那般“浆液甘酸如醴酪”?

元稹: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 思
             元 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首描写三峡美景的诗,而是用一种极致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自古文人多深情,元稹不光深情,而且又长得特别帅,被好朋友白居易形容为:“仪形美丈夫”,再加上他多才多艺,所以尽管出身贫寒,还是被朝廷权贵韦夏卿看中,将自己最喜欢的小女儿韦丛嫁给了他。夫妻俩感情非常好,但是就在元稹31岁那年,27岁的妻子却去世了,这对元稹是极大打击,写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诗,这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元稹年轻时曾在川东做过官,想必也亲眼目睹过巫山、巫峡之美,所以才写出这样的比喻。与瞿塘峡的雄奇相比,巫峡绮丽幽深,以俊秀著称天下,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

巫山神女峰的传说

巫峡南北两岸巫山十二峰极为壮观,而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俏丽,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远古时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为瑶姬,一天,瑶姬离开了仙宫,来到巫山上空,看到十二条龙正在兴风作浪。瑶姬按住龙头,用手轻轻一指,顿时惊雷滚滚,地动山摇。十二条龙的尸体已经化为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峡,壅塞了长江,使今天的四川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为治理水患,夏禹从黄河来到长江,但是山高水急,采用开山疏水的方法行不通,这时,瑶姬便暗中相助,帮助夏禹疏导了三峡水道。夏禹登门致谢时,瑶姬说:“你治水有功,但是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边说边取出一部治水的黄陵宝卷送给夏禹。水患虽已治理,瑶姬仍然屹立在巫山之巅为百姓付出,年复一年,她变成了神女峰,云雾缭绕,蔚为壮观。

秭归:诗祖屈原  大汉明妃

巫峡继续下行,就到了西陵峡,为三峡最险处,礁石林立,浪涛汹涌,滩多流急,峡北的秭归县孕育出了两大历史名人——屈原和王昭君。

屈平词赋悬日月

位于西陵峡的秭归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大诗人屈原的故乡,而秭归名字的来历,也与屈原有关,据《水经注》中说:”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演变而来。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先祖,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先祖。而《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屈原的《离骚》(本诗节选部分收录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滋养鼓舞了多少人为理想而奋斗。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是李白对屈原辞赋的高度评价,狂傲如李白,为什么也对屈原如此推崇?为什么我们说屈原是中华诗祖?因为诗经大部分是民歌,属于群体创作,没有单独的作者。而楚辞则大部分是个人作品,主要代表人物是屈原和宋玉,而屈原一首长诗《离骚》,奠定了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第一个最光彩夺目、最具人格魅力的诗人。李白评价他的作品“如悬在苍穹的日月,照耀千古”,与之相比,楚王的政治功业又算得了什么?

屈原故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对于我们今人来说,李白杜甫是古人,但对于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来说,汉代、三国的人,也是古人,杜甫和刘禹锡当年在夔州生活时,就写过不少白帝城的怀古之作,刘禹锡的这首《蜀先主庙》就是怀古中的佳作: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杜甫当然也写过,不过,杜甫在三峡怀古诗最出名的,是他继续顺江而下,经过秭归王昭君故居时的这首: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故居

诗开头就以宏大的气势描写了昭君村的景象: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杜甫的时代距离昭君已经过去了700多年,当时昭君生活的小村子还在。那么,如今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还能寻觅到踪迹吗?

能!依然是“生长明妃尚有村”!昭君的出生地属于汉代的南郡秭归县,由于行政区划的演变,如今的昭君故居属于宜昌市兴山县,在城西5.5公里处的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村子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香溪回环,极富诗情画意。

如今的昭君村也只有300多人,大多数姓王,据说是昭君娘家人的后裔,在昭君故里,有昭君宅、楠木井、梳妆台等名胜古迹,你还可以穿越,置身于汉代宫廷仕女文化中。对于枫叶老师说,这个真是太让人期待了。

说起将要探访的这些与诗词有关的景点,枫叶老师就刹不住笔了,不过有些家长可能会疑惑:本次研学营只讲诗词吗?

当然不是啦,沿途丰厚的人文景观都是我们要探寻的,远古巴人之谜,白帝城的三国文化、峡江两岸的悬棺、栈道之谜,1938年武汉沦陷后,从宜昌到重庆物资大抢运中那段悲壮的历史,等等,都将贯穿这次研学之旅。

还是那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书本上的知识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时,相信这种体验会极大地震撼孩子,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史、对阅读的兴趣,这不正是如今的大语文教育中所提倡的吗?

(本文由本次三峡诗词研学营主带队老师枫叶撰写)

启程4月19号(周五)晚,我和土豆老师将登船出发为本次研学做详细踩点,并在群里直播行程,有兴趣者可长按二维码进群

诗词研学营预告群

近期课程:

描写三峡的诗句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