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博望坡
火烧博望坡,烧出了老板最大的能力是……
(一)
刘备自寄居荆州四处寻访人才,三顾茅庐一番跪请哭求,诸葛亮终于出山辅佐。这让刘备如获至宝,整日与诸葛亮黏在一起,食则同案,睡则同床,时不时感叹几句“我得先生如鱼得水”,这让一班僚属旧将很是不爽:一个名气大的小年青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当然,反应最强烈的是关老二与张老三,每次听老大冒那句“如鱼得水”的台词时,心里的涌起的怒火可以煮熟一头牛,看在老大份上表面对诸葛亮爱理不理,一转身则恨不得把那不分四季摇来摇去的扇子抢过来撕了扔茅厕。好在这小白脸也就是个军师,不用听他的号令,不然,这张老脸挂不住。
尽管刘备已经如丧家之犬寄人篱下,但曹操一直惦念得紧。这是一对欢喜冤家,虽然曾经共事讨贼,曹操对这个卖草鞋的刘备各种收买拉拢,还当面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但刘备阳奉阴违并不买账,最终还是闹分手了。曹操称刘备为反贼,刘备骂曹操为逆贼,必欲除掉对方而后快。在曹丞相的特别关心下,刘备丢城失地家破人散一路南窜。痛打落水狗送佛上西天是曹操的人生信条,为了彻底灭掉刘备或者把刘备赶到海外去,曹操决定趁刘备在荆州屁股还没坐热的时候来个釜底抽薪,于是派麾下猛人夏侯惇与“五子良将”于禁为先锋,带兵十万杀往新野,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宗旨,来个中央开花斩草除根。
面前数倍于己气势汹汹发动闪电战的曹军,刘备尽管习惯了却还是犯怵,就目前这么点兵力,正面抗击与分兵偷袭是不可能的,只能玩阴的。但怎么玩阴的还没想好。叫张飞来商量,这货忿忿地说“哥哥何不使水去?”刘备一听明白了:对啊,天天吹牛逼现在也是要露一手验证下真伪才对。于是刘备请诸葛亮过来,将号令军队的印信与佩剑当众授予他,让他升帐发令做军事部署。诸葛亮也不谦虚欣然接受,一番调兵遣将,连刘备都接令迎战,这彻底惹火了张飞,他大吼:我们都去厮杀,不知你做何事?诸葛亮神秘一笑:我就坐守县城,安排功劳簿伺候。关张二人恨不得上去扇他两把掌:老子们打了半辈子仗,杀过的人比你见过的人还多,就没见过还没开打就说安排庆功的货,你比老子们还狂。眼看局面要失控,刘备站旁边赶快圆场:“岂不闻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乎?”老大表态了,面子还要是给的。关张二人瞪了诸葛亮一眼哼了一声,小声嘀咕:且听安排,回来再找你麻烦。
这场战争对诸葛亮来讲意义非凡,作为一个空降兵临危受命,胜败决定了他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甚至是去向问题。这一仗要是败了,那么刘备接下来还将讨饭,诸葛亮也要去猜是关羽的刀快还是张飞的矛快。然而结果胜了,皆大欢喜:刘备喜出望外后背汗湿,张飞心悦诚服服从指挥,关羽收敛傲气承让三分,赵云心心相印听候调遣。搞定了老大与元老,下面的人自然服帖,诸葛亮终于在刘备的阵营中站稳阵脚扎下了根基,完成了从军师到军师中郎将身份的转变。刘备当时也就是个左将军,所以他给的军师中郎将已经是组织架构中的二号人物,从职务上说,军师是幕僚是智囊,只有谋划建议权,而中郎将则是主导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实权人物。在公司组织架构中,军师是总助,中郎将是刘氏公司的总经理,刘备让出位置自己做了董事长,将经营管理权下放到了总经理。从此,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在诸葛亮的主导推动下,开始一步步落地执行,最终达成割据蜀中三分天下的目标。
火烧博望坡最经典不在于战场,因为决定胜负的是在战前的人事安排,远比战场要精彩。让诸葛亮来主导,刘备是迫不得已也是有意为之。谋划跟执行是两码事,能说与能做未必一致。总得实践验证一次,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是没问题,但解决实务的能力如何刘备心里也没底。不如冒险放手让他指挥一战,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内心的疑虑,看清他的定位分清他的权责。于是刘备交付剑印,并侍立帅案作策应。诸葛亮深通人性,自然知道刘备的用意。曹军行动时,早就谋划多时成竹在胸:借山川地形之险,诱敌深入以火为兵。诱敌之人,有名气又要服从安排还能甘愿佯输,关羽名气太大在曹营中呆过,认输诱敌没人相信,张飞遇到厮杀必定舍命向前不肯认输,惟有赵云与夏侯惇皆有勇猛之名,且赵云顾全大局持重服从,做第一批诱饵是最好。考虑到夏侯惇追一段疲惫时不会再追,安排刘备做第二批诱饵,夏侯惇为争全功必然会拼命追赶。待曹军进入博望坡伏击圈时,让张飞、关羽顺风放火,四面截杀,给他们送了个主功,他们自然无话。在这一串安排中,谁的位置都不能错,错了就未必打得赢。因此,谋事先要谋人,因为事是人做的,只有找对了人,放对了位置,那么事情必然顺利推进达成目标。
博望坡这场战争,诸葛亮小试牛刀,最大赢家却是刘备,因为从这场战争,刘备看出了诸葛亮不仅具备战略谋划能力,也具备战术执行能力。从而放心地做甩手掌柜:公司是我的,做事是你的。对外我是老大,做事你是老大,我服你从安排就行了。从此,诸葛亮全权调度放手大搞,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刘备开创了两代基业成就了一生梦想。
(二)
常人在茶余饭后喜欢讨论诸葛亮与刘备谁厉害的话题,笔者以为,做总经理,诸葛亮厉害;做老板,刘备厉害。做事,诸葛亮厉害;做人,刘备厉害。刘备能从草根创业成功,他的身上有着做老板与生俱来的天赋与领悟,这是诸葛亮不能比的。
还记得你当初的梦想与吹过的牛逼吗?刘备一直都记得。这要从当年街上卖草席草鞋上说起。话说那天刘备没生意,看到街头上有人打架,反正郁闷无聊,看下热闹也是好的。于是凑上去看到当街杀猪的张屠夫正在与一个外地卖枣的红脸汉打得旗鼓相当,这激发了刘备的血性,一时心痒按捺不住,就冲上去劝架并口放豪言:方今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如此身手何不投军效力开创一番基业。这牛吹得有点大,镇住了那两个没读多少书的二愣子。三人不打不相识,去张屠夫家喝酒吹牛。席上自报家门,刘备说:我爷爷的太公是汉朝王爷,按辈分我是当今皇上的叔叔,我有一梦……。两个二愣子肃然起敬。当然有梦还是不够的,毕竟梦太虚要造个神来佐证,于是刘备说我家门口有棵大桑树,据某知名风水大师说这户人家里会出贵人。张屠夫大吃一惊,把刘备从上到下端详一番:耳垂到肩,双手过膝,又有梦想,还有神迹,错不了,遇到贵人了。于是提议三人结拜成兄弟,推举刘备为大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源结拜后,张老三散尽家财,聚起庄丁,要与关老二追随刘大哥追梦,刘备通过造梦造神,获得了人生第一笔融资与最坚定的合伙人,从一个初入社会无业摆地摊的后浪,晋级为创业者。就像今天刚入社会满怀理想热血澎湃不甘平庸的青年,在听了几次创业课程与成功学后,突然大笔一挥离职信一写: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追梦去也。当年刘备应该也是这样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无所畏惧地走在了希望的田野上。
造梦固然轻松,追梦必然坎坷。刘备三人带着为数不多的资产,一路杀将过去,然而现实很残酷,在权贵集团与垄断家族的夹缝中抢地盘是没那么容易的,刘备是十战九败,所谓皇叔、梦想在现实的碾压中并没什么卵用,实力才是立身之道。好在合伙人关老二张老三勇猛,偶尔能出点彩刷点存在感混口饭吃,但离梦想还差十万八千里。好不容易投奔曹操见了皇帝封了个左将军,可以好吃好喝搞下娱乐节目,不出意外的话混个退休养老金算了。但刘备就是不安分,据然偷偷联络同事要反对有知遇之恩的曹操,吃别人的饭还要砸人家的锅,曹操本来就不是大度的人,从原来表面卿卿我我我到撕破脸皮痛下杀手。当然,寄食于人的刘备自然没实力与曹丞相抗争,败逃得很是狼狈,连老婆孩子兄弟都成了曹操的战利品。只要人还在,梦想就不能丢。这心情,估计后来的任老爷子也许能体会吧。在曹操的一路关照下,刘备混饭吃的单位接连破产,因为投谁谁败,刘备成了一个不祥之人与百败将军,北方混不下去了,只好收拾残兵败将一路南下讨饭。
从弱冠追梦到而立破产,辗转飘零,无枝可栖,对于一个人来讲,要尝尽多少酸楚、不堪、冷眼与痛苦,要承受多少失败、冷落、孤寂、迷惘、彷徨?看看今天从楼上跳下去的人就知道了。当然,刘备当年是轻装上阵的,比不得现今年青人身上背的车贷房贷,可能不知道压力是什么,但起码知道,要是失败了自己是要掉脑袋的,这就是追梦的成本与代价。换了一般人,早就认命了。毕竟,20岁时不屑平庸,30岁不甘平庸,但到了40岁,多数人安享平庸了。40多岁的刘备寄居刘表檐下,帮刘表去看北大门,有次刘表请刘备喝酒,见刘备面有泪痕,问其缘故。刘备说刚上厕所看到大腿上髀肉横生身体发福,自己却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感到伤心。这一回答让刘表很是不爽,让你在这里帮我守门,好好地养老退休,你居然来这个。说好听点这叫上进,说不好听点这叫野心。这让刘表感到了危机,手下蔡瑁更是借机下杀手,要灭了这个不臣之心的落魄大叔。可见野心是不能轻易露人的,不然会招来打击与祸害,现今亦是如此。
纵观刘备这一路历程,用曾国藩的话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打碎牙齿和血吞。然不管如何,刘备始终“挺”着,这一份坚韧与执著,亦是今天所谓的逆商,百折而不堕其志,万难而不自暴自弃。试想下马老师当年创业融资被人骂为骗子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史玉柱负债过亿想自杀如何挺过来的?只有亲历过的人才懂。人说创业有三关:苦、辱、难,三关可过,事业乃成。熬不到荆州,刘备必然遇不到诸葛亮,冥冥之中,这一切似乎早有安排。人生亦是一场豪赌,你想获得更多更好的东西,你必然得拿更多的去换。欲带王冠,必抵其命。每个人都有一个创业梦,但这个梦,还记得多久,能坚持多久?能熬多久?很多人的梦没有开始,多数人的梦终于半途,唯有拿命相搏的人,最终才有可能成功。只有在逆境中磨炼出来的韧性,才能支撑到最后。这就是刘备能请得动诸葛亮的原因,也是刘备比诸葛亮厉害的点,更是创业者必备的情商与软实力。
(三)
后人评价诸葛亮,往往是全能型,但仔细一看,诸葛亮在识人容人与用人这一点上远逊刘备。而刘备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成就了诸葛亮,也成就了自己。
看张飞与关羽打架,旁人只是看热闹,刘备就想到了这两人可用,于是存心接洽收纳。一见赵云,大起爱才之心,自然少不了一番推心置腹的沟通,把赵云从公孙瓒的阵营挖了过来。偶遇徐庶,交谈后请其到军中拜为军师。听闻卧龙,三顾茅庐跪地相求。再识庞统,以师相待。初遇张松,能降阶相迎。从识人来看,武将容易看出水平然未必容易臣服,谋士则难知其真伪又很难相处,但刘备都做到了。面对吕布的求救曹操的犹豫,刘备提醒说不要忘了丁奉与董卓的下场。诸葛亮看重马谡,刘备评价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不喜欢的魏延,刘备重用为汉中太守,成了后期顶梁大柱。刘备显然是没学过人力资源管理,不会使用人才测评、结构化面试等今天所谓科学的识人工具与方法,但他久经战场,精熟业务,从基层做起来的人,问题明了厉害清晰,能快速判定这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解决我的难题。诸葛亮的隆中对算是面试答辩,刘备一听豁然开朗:为何出发,自己知道。要去哪里,诸葛亮指了明路。这些年来的迷茫彷徨,总算有了一个清晰坚定的方向。所以刘备一哭二跪三拜地请诸葛亮下山。
大争之世谋求霸业,人才必然是稀缺资源。以诸葛亮的名气,曹操、刘表、孙权不可能不知道。那么诸葛亮为何一直闲置?曹操识人爱才之名远播但生性多疑,刘表心无大志偏安一隅,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诸葛亮对他们而言可有可无,他们不会折节聘请,且诸葛亮生性高傲目空一切,对他们的聘请自然是不屑一顾,即便去了也不能主导全局一展经纬。唯有刘备心有大志又有团队,缺的正是一个运营全局的人。倘若刘备一开始认识诸葛亮请他下山,诸葛亮肯定不会答应的。因为诸葛亮再能,也不能点石成金撒豆成兵,在刘备一无所有情况下,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那套梦想的神话,忽悠二愣子可以,但诸葛亮不傻。此时诸葛亮想考验一下刘备的格局与胸襟,才会有让刘备两顾空回,三顾等候的试探。待看到刘备能下跪聘请一片至诚时,诸葛亮才真的感动愿意出山。良马难乘,然可以负重致远。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但凡有特长有大价值的人,都生性高傲或有怪癖,因为不屑于做人事斡旋,因而显得不太和众。不仅要识人有眼,还人容人有肚,才能将他收服。刘备懂得放下自己放低自己,因而能让高傲的诸葛亮折服。
真正能产生价值的是用人有胆。诸葛亮比刘备年青且完全没经历实战,虽然愿意下山辅佐,开始也就给了个军事职位。新野之战火烧眉毛,刘备当众授权自己陪衬,让诸葛亮执掌剑印排兵布阵,这是极大冒险要有极大的胆气。按军制,军队调动只认兵符不认人,剑印在手军队我有。换成一般人,都不会让还没实践过的人全权统筹家当的。毕竟,打赢了,接着奏乐接着舞。打输了,就要亡命天涯何处家了。但作为一个老板,承担用人风险这是必然的,不至于因为用人有风险,就把请来的人窝着做装饰,这才是最愚蠢。敢于放手让人全权做事,敢于承担试错成本,在这一点,诸葛亮差刘备远矣。后期诸葛亮统领国事,大事小事一手抓,军中责罚三杖都要亲自过问,食少烦多累得半死,下属却没有试错与独立处事的机会,成了听令行事的木偶,也就培养不了独当一面的人才。人才不足人才不继,这对资源贫弱的蜀汉公司来讲,是致命的硬伤。蒋琬、费祎去世后,就没有运筹全局的人,就剩一个姜维在外维持,不破产才怪。
因此,识人有眼、容人有肚、用人有胆,是一个老板的主要能力。老板的日常只做三件事:找方向、找人、找资源。方向源于梦想,人才才是重点,资源乃是戏台。识人有眼的前提,先有自知之明才能识人,知道自己的优劣势,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难题,如此,才能在万千人群中找到对的人。容人有肚是基础,十个人中八人庸,另外两个优秀的人可能不太好相处,说话也不一定好听,识别得出来,还要懂得放下放低自己才能容得下别人,收敛自己才能抬高别人。否则表面求才,最终找到留下的都是弱于自己的人。用人有胆是关键,愿承担用人风险,敢让人全权任事,这样才不会屈才窝才,才能挖掘与培养,才能让人真正投入到所擅长的事情中去最终创造价值。
(四)
回到博望坡之战,倘若此战失败,你若是刘备,如何评估与处理诸葛亮?会冷落他还是赶走他?还是按军法当斩以息众怒?这也考验人的格局与眼光。但我想,刘备在授予诸葛亮全权的时候,心里已经做好失败的准备并想好处置的方案了。倘若我是刘备,此战失败后,仍然是全力保全诸葛亮,作自己的智囊团随身顾问,而不会再让他当权理事。毕竟,谋局与任事者都不可缺,又不一定能统一,譬如张良与韩信,范蠡与文种,各有所长,又各有所重。识人用人,不能责之以全,而应当用其所长补其所短,最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诸葛亮倾尽才智耗尽心血,成就了刘备的梦想,其中优劣长短,值得人品鉴思考,反思醒悟。但有一两点心得用之于实践,亦不枉看过三国。读书读史,当有所探究与思辨,才能开阔眼界有所汲取,若拘泥于常人之言而固守一己之偏见,终不过一蠹虫而已。